方便快捷订购本站上的所有书刊。
精选优秀少儿书刊!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教育园地 >
防止校园性侵重点在边远农村
来源于:中国教育报 作者: 上传时间:2014-06-03 点击数:21287

今后校园性侵的预防重点,应该放在保护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学校的农村孩子身上,建立有效的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与保护的社会保障机制。

中国青年报报道,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“女童保护”项目5月29日发布最新的年度儿童安全教育及性侵案件报告。根据该报告,去年5月以来,全国范围内曝光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高达192起,平均1.9天曝光一起。乡村地区是案件爆发的重灾区,且熟人犯案比例高。从曝光案件犯罪者与受害者的关系来看,师生关系比例最高。

上述数据与近期媒体频频曝光的校园性侵案件具有很大的重合度。舆论也由此呼吁,严惩罪犯、实施防性侵教育刻不容缓。

实际上,每有校园性侵事件,舆论和社会的关注度都特别高。究其原因,是由校园这个特定的场所,以及教师、校长特定的身份决定的。校园性侵案不是普通犯罪,而是底线性犯罪,它侵害和动摇的是社会文明的基础。个别校长、教师作为施害者,颠覆的是整个教育的形象,损害和影响的是未成年人一生的幸福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一旦类似案件及数据曝光,不管是舆论、教育部门,还是家长、监护人,想到的通常是严惩不怠,呼吁的通常是空泛的“加强教育及防范”。确实,对犯罪零容忍,即事后“严惩”可以使被害人及家属获得些许安慰,也可以使激愤的社会舆论暂时平息。而这,与为未成年人切实拉起安全保护网尚不能画上等号。同时,我们都知道相对于事后的“罪与罚”,事先的防范成本将小得多,效果更是不可同日而语,但探讨如何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,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、会议上和检查上,更多的还囿于某些条件。比如城市学校或条件好一些的学校,安保措施通常更严格更到位。至于那些地处偏远、相对落后但特别需要防范的地区和学校,恰恰成了关注的盲区。

为什么校园性侵案的高危地带是在农村,在那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?有人认为主要是学校的管理疏漏使然,但这显然只是表象,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那些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,根源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。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,将照顾孩子的重任丢给老人或亲友,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温暖与呵护,遇上“好心的”师长,难免心存感激甚至转而亲近,根本就不会将“好心”往“歹念”上去想,被性侵就这样在毫无防备中发生了。

在笔者看来,今后校园性侵的预防重点,应该放在保护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学校的农村孩子身上。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,采取措施,力求建立有效的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与保护的社会保障机制。一方面,发挥妇联、教育、关工委等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,花气力、想办法真心实意地帮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。另一方面,借助当地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的合力,定期发挥家长学校的效能,通过影视、座谈、讲座、家访、手机短信、问责等措施,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负起责任来,而且是科学、智慧地与孩子共同成长。

对于教育部门来说,加强教师队伍管理,建立教职员工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必须真正落到实处。一方面把好入口关,在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、师德修养等教育上下功夫,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在监管上找漏洞,有效控制恶性事件发生。此外,学校的性教育也要力排争议,尽早提上议事日程,让孩子们早早地形成自我保护意识。